集裝箱標準養護室是用于混凝土試塊、水泥試體等建筑材料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進行養護的專用設備。以下是其操作規則:
一、使用前準備
環境檢查
確保集裝箱標準養護室放置的地面平整、堅實,周圍無雜物堆積,保證養護室放置穩定,避免因地面不平整導致養護室內部結構受力不均或晃動。
檢查養護室周圍的環境溫度和濕度,應盡量避開高溫、高濕或陽光直射的區域,防止外界環境對養護室內的溫濕度控制產生影響。
設備檢查
檢查養護室的密封性能,包括門、窗、縫隙等部位,確保密封良好,以防止外界空氣和濕氣的侵入,影響養護室內的溫濕度穩定性。
接通電源前,檢查養護室內的電器設備、線路是否正常,有無破損、漏電等情況,確保用電安全。
檢查溫濕度控制系統、制冷系統、加熱系統、加濕系統等是否正常運行,各儀表顯示是否準確,如有異常應及時修復或更換。
清潔整理
清除養護室內部的雜物、灰塵和殘留的試件碎片等,保持內部干凈整潔,為試件的養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。
對養護室內的貨架、托盤等進行清潔和整理,確保其表面平整、無損壞,便于試件的擺放和存取。
加水加濕液
根據加濕系統的要求,向水箱或加濕器中加入適量的清潔水或指*的加濕液,確保加濕系統的正常運行。注意不要使用含有雜質或腐蝕性物質的水,以免損壞加濕設備。
二、試件放入與擺放
標識記錄
在將試件放入養護室之前,應對試件進行清晰的標識,注明試件的編號、名稱、制作日期、強度等級等信息,以便后續的管理和查詢。
合理擺放
根據試件的大小、形狀和數量,合理規劃養護室內的空間,將試件均勻地擺放在貨架或托盤上,避免試件之間相互擠壓或重疊,確保每個試件都能充分接觸到養護室內的空氣和濕氣。
不同類型的試件應根據其養護要求分別擺放,如混凝土試塊和水泥試體應分開存放,防止相互干擾。同時,要注意留出一定的通道空間,方便人員進出和觀察試件。
三、溫濕度控制與調節
設定參數
根據不同建筑材料和試驗標準的要求,通過溫濕度控制系統設置養護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參數。一般來說,混凝土試件的標準養護溫度為(20±1)℃,相對濕度不低于95%;水泥試體的養護溫度為(20±1)℃,相對濕度不低于90%。
實時監測
在養護過程中,要定期檢查溫濕度控制系統的運行情況,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養護室內的實際溫濕度,并與設定值進行對比。如發現實際溫濕度偏離設定值較大,應及時調整控制系統,使其恢復到設定范圍內。
數據記錄
定期記錄養護室內的溫濕度數據,可設置專人負責記錄工作,每天至少記錄2-3次,包括記錄時間、溫度、濕度等信息。這些數據可以作為試件養護過程的重要依據,也有助于分析養護效果和設備的運行狀況。
四、集裝箱標準養護室日常巡檢與維護
定期巡檢
安排專人每天對養護室進行定期巡檢,檢查內容包括溫濕度控制系統、制冷系統、加熱系統、加濕系統等設備的運行狀態,以及試件的擺放情況、標識是否清晰等。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,并做好記錄。
設備維護
定期對養護室的設備進行維護保養,包括清潔設備表面的灰塵、檢查設備的連接部件是否松動、潤滑設備的運轉部件等。按照設備的使用說明書要求,定期更換設備的易損件和消耗品,如濾網、密封條等,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。
停電應急處理
如遇停電情況,應及時采取措施保持養護室內的溫濕度穩定。對于采用電加熱或制冷的設備,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備用電源供電或采用其他保溫措施;對于加濕系統,可提前儲備一定量的水分,以維持一段時間的濕度。待電力恢復后,要及時檢查設備和試件的情況,確保其未受到影響。
五、試件取出與清理
取出時機
根據建筑材料的試驗標準和養護要求,確定試件的養護時間。當試件達到規定的養護齡期后,方可從養護室中取出進行后續的試驗和檢測。在取出試件時,要仔細核對試件的標識和編號,確保取出的試件準確無誤。
清理養護室
試件取出后,要及時對養護室進行清理和整理,清除試件殘留的碎片和雜物,擦拭設備表面的污漬和水漬,保持養護室的清潔衛生。同時,要對養護室的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,為下一批試件的養護做好準備。
